「烏托邦-以醫護人員為中心的醫院」有嗎?倒是有以病人為「尊」的醫院。
學生時代,老師教導著我們要以「病人為中心」來診治病人,讓我在急診面對病人,即便是再光怪陸離的主訴,只要不影響我救治急症的病人,我都會去思考病患背後潛藏的問題,他也許真的需要醫護的幫助,這的確讓我在面對一些看似不太合理的狀況,能平心靜氣的應對。
而能讓我們維持熱情的,應該是一直標榜著以病人為中心的院方,給我們足夠的支持,讓我們能持續的發揮專長來處理病人的疾病。但事實上,病人為中心的「理想」並無法支撐我們永無止境的持續下去,畢竟我們不是聖人,也是要吃飯喝水上廁所。
尤其是每件醫療暴力的出現、以及對醫療專業的不尊重,就算是少數也足以摧毀我們的熱情。如果再加上不相挺的高層,總是有著息事寧人的態度,遇到事件不管誰對誰錯,一律被要求病人為「尊」,只會助長歪風,讓台灣醫療變得更一文不值。「有申訴就要寫報告和一律道歉?」。
是問,如果醫院沒有先顧及基層醫護人員的感受,怎麼讓醫護人員凝聚向心力。醫院沒有以「醫護人員為中心」,醫護人員怎麼能持續熱情,以病人為中心?